每当音乐厅里的演奏者拨动琴弦时,空气中的质点便会随之振动,并在同一时刻,把这份运动形式继续传递给相邻的质点,以此类推,让振动层层推进,形成声音的涟漪。乐谱的旋律,就这样通过大气,传至你我身旁;把演奏者刻画在琴弦上的心思,留响在你我耳边。
而当这旋律飘入物理的殿堂之时,学者们会说,它的本质,叫做机械波。
机械波是物质内部质点振动行为的传播。不仅大气会振动,万事万物,无论固体、气体、液体,都会产生振动。
这些振动中的大部分,都超出了我们耳膜可以收听到的范围,但与声波并无二致的是,它们同样能够携带信息:无论是发振物质自身的特征属性、还是传播路径中的“崎岖坎坷”,在最终接收到的机械波里,都会留下如实反映的信号。正是由于机械波这种可以穿过(光线无法透过的)物质的特性,使我们得以认识那些无法用双眼直接观察到的世界。它是能够穿透层层障壁的另一套“视线”,帮助我们揭开纵使有千里眼也无法参透的重重谜团。
而这一次,发生振动的,并不是音乐厅里的琴弦,而是宇宙中的一颗天体。
我们的邻居,火星。
来自洞察号的信息
今年4月6号那一天,火星地震了。
这事儿是“洞察号”刚刚告诉我们的。在火星勘探史上,洞察号勘探器(InSight)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新兵,上岗至今也就半年左右吧。半年前,人们可是为它好生庆祝了一番——庆祝它成功发射,庆祝它成功入轨,庆祝它成功落在火星表面,庆祝它成功走向今后的工作岗位。
可NASA斥资几亿美元,并不是为了表现人类有本事把一个东西成功送上火星的——这对现今的人类来说已经不是难题啦。人类派它上去,是为了让它踏踏实实在那边干活。
干什么活呢?收听火星大地的振动。
音乐厅的振动里有乐曲的信息,大地的震动里就有大地的信息。洞察号的首要职责就是,当火星地壳发生地震时,接收并确认这些信息,把它如实报告回来,让人类有机会去破译一颗行星的内部结构。
 |
洞察号延伸机械臂,在火星表面放下地震仪丨NASA |